心灵花园

  
            绿蒂雅 文  
  

阳光灿烂的加州马礼布海边,面对着太平洋的小山冈上,一座营地沿山坡修建,喷泉、水池映照着蔚蓝的晴空,细致秀丽的花朵迎风绽放,仙人掌与巨松比邻共处。这远离尘世喧嚣、清静典雅的环境,就是美国校园团契即海外校园杂志社,在2002年9月16至20日,所举办的第二次“灵命塑造营进深班"的营地。

这次营会由中华 音神学院的周学信老师,罗省基督教会联会的王志学牧师,及海外校园杂志社的苏文峰牧师联合主讲,老师和学生一共只邀二十五位,因此有非常深入的分享与个别辅导。

心灵护理早堂的“灵命塑造"由周学信老师主讲,他首先提到心灵护理(Soul Keeping)的重要。许多人如同迷路的孩子,心灵漂泊流浪,感受不到天父的同在和引领,如同《以赛亚书》53:6所描述的,“我们都如羊走迷,各人偏行己路"。但神是灵魂的大牧人, 要我们的心仍归安乐。愿我们学习亚伯拉罕、大卫、约伯的见证,法兰西斯、慕安得烈、卢云的追寻,成为关怀心灵的人,时常察验自己心灵的状况,寻求神在生命中的同在和引导,并重视周围的人心灵的需要。

心灵就是真我,内心深处真正的我,不是外在的地位、成就所能替代的。有时人只活在教会文化里,心灵却没有与神相遇,神的话对生命没有影响力,因而时常感觉挫折、没有方向。惟有不断回到神面前,心灵得到满足,才会有真正持久的喜乐。

四种方式

周老师亦谈到心灵护理的四种方式:

(1)旅程:基督徒的生命是一个有方向、有目标、不断向前的旅程。信徒在地上是客旅,是寄居的,地上并非定居之处。心灵旅程是生命不断的更新,跟随神的引导,并察觉神在生命中的建造。

(2)道路:属灵天路客最终的目标在于,“主若显现,我们必要像 ,因为必得见 的真体"(《约壹》3:2)。心灵护理使我们看见神在内心的工作,即使有时无法明白 的带领,但从《罗马书》8:28-29知道:万事发生的意义,乃是神在塑造我们,为要效法 儿子的模样。

(3)阶段:灵命的成熟必须经过不同的阶段,从认识神及委身跟随,必须回转经历心灵护理、调整向神 (Journey Inward),才会有持续活力,向外伸展的爱的生活 (Journey Outward)。

(4)韵律:罗耀拉的依那爵提到,属灵生命的韵律恰似高山和低谷。在恩典的高峰时,我们体会神亲密的同在和安慰(Consolation)。在痛苦的深渊时,却无法感受到神,宛如遭 厌弃(Desolation)。事实的真相是,神时刻与人同在,因此在深渊时,人的信心被挑战,看人是否愿意不凭感觉,而是继续顺服神的引导,得着生命的更新。

恩典的怀抱

周老师还讲到心灵护理的二个要素

心灵护理的第一个要素是“恩典"。

我们活在一个要求表现的世界,许多人付出很大的代价,为要赢取人的肯定和接纳,但只有神那里才有完全无条件的爱,若未曾经历过这样的爱与恩典,有些人就长期活在无恩的忧郁之乡。即使信徒也要儆醒,不要“既靠圣灵入门,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?"(《加》3:3)。

恩典有三个敌人:

(1)自义:活在宗教体制下,心灵受捆绑而不自知,只想透过表现来赢取神的祝福。这是一种自我帮助(Self Help)的宗教。

(2)自弃:靠自己的力量破碎肉体,而不是支取神的恩典胜过软弱。

(3)自卑:活得像神家中的养子,只看见自己的软弱失败,不明白神的恩典与祝福。

在恩典中,我们成为神所爱的,正如使徒约翰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,得到 慷慨的恩典和爱,使心灵重新得力。又如浪子回头时,“相离还远,他父亲看见,就动了慈心,跑去抱着他的颈项,连连与他亲嘴"(《路》15:20)。成为神所爱的对象,躺在恩典的怀里,这就是起点。

活在恩典中的人必须学习:

(1)牢记:神爱你、接纳、饶恕你, 的恩典够用, 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。

(2)悔改:深刻的懊悔,心意更新而变化,从努力赚取到白白接受恩典,从靠律法称义到依靠恩典,从宗教仪式到信仰的实质。

(3)重复:不要离弃起初的爱心,以信心的工作、爱心的劳苦、盼望的坚忍,天天活在恩典中。

默想祷告

心灵护理的第二个要素是“祷告"。

祷告是心灵更新的基础,可以察验神在生命中的旨意。《路加福音》19章描述税吏长撒该,他因渴慕耶稣爬在树上的姿势,是一幅美丽的图画。祷告就要像撒该那样渴慕。祷告中我们深刻体会自己是神所爱的,愿意对神敞开心灵,在专注的聆听和互动中,深化与神的关系,更多倚靠 的恩典。

大德兰形容灵命生活像是花园,祷告是浇灌花园的水。第一阶段如井中取水,努力挣扎。第二阶段如风车打水,多有放下。第三阶段如小溪渗透,内心更多聆听。第四阶段如倾盆大雨,神的恩典与爱充满内心。

默想式的祷告是用心思领受(Receptive),让神的话语触摸内心,对圣灵的工作敏锐,住在神的话语中(Dwell in the Word of God),在神的殿中享受 的慈爱,思想神的奇事和作为。

操练默想式的祷告从读圣经开始:

(1)阅读:带着期待的心读神的话,邀请神的灵彰显生命中的需要与残缺,留意哪句话特别抓住你的心,让这些话在心中更加清晰。

(2)默想:进入神话语的情境,留在那里,不是带相机的观光客,乃是参与神联结的天路客,将神的话与生命的问题连结,深入探索。

(3)祷告:针对默想时发现的问题,与神对话,但多聆听少发言。

(4)默观:留在话语中,享受神的爱和平安,宛如与主同在井旁休息、溪水边安歇,让神的话慢慢渗透内心,拆毁过去不合神心意的价值框架。

操练这样的祷告使我们脚步慢下来,有更多时间了解自己、世界和神,享受及渴慕神的同在,让祷告成为生活的优先。若我们渴慕神如同溺水的人渴慕空气,我们便能学会如何祷告。

属灵的分辨

心灵护理的第三个要素是“分辨"。

要培养属灵的敏锐,洞察心灵深处圣灵的工作,察验何为神在生命中的引导和旨意。时常刻意观察并留意外在经验的刺激,及内在心灵的波动,并在祷告中检验自己态度、言语、行为的源头,检察这些无意中冒出来的个性,是否已成为灵命成长的障碍,需要圣灵的对付?学习分辨神在内心深处的工作,可带来生命不断的突破与成长。

而影响分辨力的因素则有:是否愿意面对真实、让圣经成为权威、跟随神的路、信靠神的美善与丰盛、继续祷告等候,及个人的偏好,身心灵的状况,观察力,性格等。

属灵分辨必须有神的灵、圣经、心中的平安、外在的环境等印证。分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必须放在祷告中,依靠神的恩典与引导。属灵的分辨也是一种奥秘,有时无法完全清楚明白,必须靠信心跟随神的带领。

仆人塑造

下午堂的“仆人塑造"课程,由苏文峰牧师从圣经人物的塑造,来回顾与前瞻神对个人灵命的塑造。神在历世历代不断选召合用的仆人,去实现 永恒的旨意。 也在我们一生中不断地塑造,使我们逐渐有神儿子的模样,合乎 用。对个人灵命塑造的回顾与前瞻,有助于观察神如何塑造你,并归纳出神在你身上工作的模式,作出人生规划。

苏牧师用Robert Clinton 所着的“The Making of a Leader"《领袖塑造》的模式,探讨灵命塑造过程。该模式,把人的一生分为五个阶段:

(1)根基性阶段--从出生至信主。塑造项目有:时代背景、家庭背景、重生经验等。

(2)灵性增长阶段--内在生命的成长。塑造项目有:顺服、话语、诚实、事奉工作等考验,突破性成长。

(3)引导性阶段--塑造项目有:巧遇神人、神的引导、反面的预备、良师指导、重复的印证、神的肯定。

(4)事工性阶段--神的旨意逐渐明确,看出事奉的果效。塑造项目分为:

A.经验的,如,关系的功课(冲突、领导上的挫折、关系网、间接的影响),及

能力的功课(神赐能力、祷告能力、属灵争战、能力对抗)。

B.内在的,如,恩赐群、影响范围、属灵权柄。

(5)成熟性阶段--事奉熟练、效果昭然,塑造项目有危机、孤单隔离、通达学问、使命感、适得其所。

苏牧师用这些灵命塑造的项目,来讲解圣经人物约书亚及亚伦的塑造过程。学员也分组讨论神对约瑟、以斯帖、但以理、马可的灵命塑造,并派代表报告讨论的结果。此外,每个人也对自己的灵命塑造加以回顾。

各组学员均认为,这样深刻地回顾神塑造的轨迹,找出 在自己身上作工的模式,肯定神现在所给的位份(Position)和机会(Timely Opportunity),知道自己今日成了何等样的人,认识自己过去的机会、现在的资源、成长空间、关系网、困难与挑战,才能拟定实际可行的灵命及事奉的成长计划。

苏牧师提醒学员,若在上述灵命塑造项目中,尚有未曾经历的项目,那正是灵命成长计划中要补修的学分。他并从本分(Role)──恩赐群(Gifts)──主要事奉(Ministry)──职称(Office),这个事奉成长的进阶,鼓励我们主动寻求良师益友的帮助,确定自己的服事方向,勇敢向前。他并在最后一天,与每位学员个别讨论,拟定一至三年内的灵命及事奉成长计划。(对于苏文峰牧师所介绍的“仆人塑造"有兴趣的人,可以阅读李茂政所着的《典型在夙昔》,华神出版。书中对于上述的灵命塑造模式及项目,有详尽的讲解与例证。)

至死忠心

晚上“心灵塑造"课程,王志学牧师引用Robert Clinton对圣经人物结局的分析,将圣经人物的结局分为资料不详、英年早逝、不过尔尔(Finish So So)、晚节不保(Finish Poorly)、至死忠心(Finish Well)五种。大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,能活出神装备他们应有的生命广度和深度,向神交帐时,能被称为忠心良善的仆人。

不能至死忠心的原因,有贪恋金钱、滥用权力、骄傲(不愿求助、不能认错、不听劝告、不祷告)、在男女关系上跌倒、家庭问题、停止成长(讲很多做很少、没有新的洞见、温习而没学习、生活充满焦虑惧怕、举棋不定)。

王牧师要学员们默想:有一天我若跌倒,我的原因是什么?每个人要主动计划,竭力保守自己,并在弱点处儆醒,以免一步步走向危机(Slide Into Sin)而不自知。

自我认识

要能至死忠心,必须有深度的自我认识。在团队服事中,让自己合乎中道,发挥恩赐。了解自己的软弱,才能经历神的恩典。缺乏自我了解,常带来痛苦而不自知。

自我认识的向度包括:家庭历史、受创的历史、犯罪或失败的模式、发生冲突的历史、未处理的伤口、及对自己的个性的了解等。

自我认识的艰难在于:

(1)人心层层的捆绑和枷锁。内心软弱的人缺乏力量面对自己的阴暗面。

(2)人常以角色、身份为面具,隐藏内心真正的自我。

(3)心理补偿作用。以为了解或说过就是行出来,其实言行之间常有很大的差距。

(4)缺乏群体的回馈与彼此劝戒。

(有兴趣的人,请参阅王志学着《奇异恩典在中年》一书,基督出版社出版)

心灵创伤

七种基本的心灵创伤,需要寻求医治。

(1)孤寂(Longliness):这是一种很深的伤,感受不到爱,没有人聆听内心的哭泣,孤立在世界里,无依无靠。有时孤寂逼使人忙碌服事,而服事却不是寂寞的出路。

(2)找到自己要走的路(Finding Your Own Voice):找到神放在你心中的人生诗歌,可以开怀高歌时,却发现必须与过去心理倚靠的人分道扬镳,也是一种伤痕。

(3)浪费的生命和机会(Unlived life):生命一去不回头,即使犯错,不要活在苦毒怨恨中,责怪别人或自己,存着盼望往前走吧!

(4)失落(Loss):路易斯·史密德说过,每个失落都是一小部分生命的死亡。当人面对失落时,必须有哀恸的过程,及情感的告别,才能继续向前。

(5)忿怒(Anger):忿怒常是里面伤口的指标,受伤的人常是忿怒的人。若发现暴躁易怒,可能内心有伤痕要面对处理,需学习聆听事情背后的根源。

(6)服事(Ministry):未曾受伤的事奉不能称为服事,真正的服事是在受伤后,依然选择去爱,在受苦的经历中体会基督的患难。

(7)未医治的创伤(Unhealed Wounds):末愈合的伤口,阻碍灵命的成长

解脱执着

十架约翰(1542-1591)的Prayer of Detachment,祈求主耶稣救我们脱离各样的执着:

(1)被爱的渴求。为何存着强烈的情感需求,向别人要求只有神才能给的无条件的爱和接纳? 世上人人都在寻找爱,没有人能触摸你心灵深处的惧怕与孤寂,你唯有在神那里才能找到爱的满足。人与人之间会有生命层次的相通及感应,但对于别人能给的情感支持,要有实际的期望,否则会造成别人的重担。

(2)受称赞的渴望。人心渴望受称赞,作善事为求报答与表扬,希望被人注意。若愿默默作幕后工作,神国的扩展会更快,神的名也会得着当得的荣耀。

(3)被请教的渴望。孟子曰:“人之患在好为人师"。不必夸大自己的想法,不一定非发表意见不可,只需讲重要的话,留给别人一些表达的空间。

(4)被人认可的渴求。华人文化普遍缺乏给与肯定。有些人被认可的渴求如此强烈,自己也分不清事奉的动机是服事神或寻求肯定。只有在神的爱里得着肯定与接纳,才能真正自由,不被各样的渴望所捆绑,灵里刚强健壮。

怀刺人生

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些刺,不论是疾病、家庭问题、个性或关系上的刺,都会带来痛苦,心中渴望它消失。

(1)如何面对人生的刺?藉着祷告求主改变,不必认命、无奈地接受。丹麦神学家祈克果说过:“真正的祷告是与神挣扎的祷告"。有些祷告的声音与呻吟的声音常无法分清。不祷告的人无家可归,祷告就是回家向父亲说:“父啊,我的心好痛!若是可行,求主挪去身上的刺。"当保罗来到神面前祈求时,神的话使他明白一根刺留在生命中的意义。因此,不论是个性、情绪、关系上各样的困扰,要在祷告中等候领受,是来自撒但的攻击,或是自己成长的需要。

(2)如何转化人生的刺?神的恩典够用, 有那使红海分开、使人复活的能力,会使无能者产生大能,即“无能者的大能"(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)。虽然生命中没有神迹、医治或改变发生,祷告未蒙应允,还是可以活得很丰盛、精彩。人会在生活层面遇见人生的局限,感觉自己无能为力,产生忿怒、退缩的反应,然而神能帮助你,面对困难而不投降,接纳事实真相而不放弃希望,经历圣灵的能力与扶持。在人的软弱中,神的能力会临到, 对你生命的旨意依然会实现。因此,勇敢地拥抱你生命的刺,即使问题没有解决、看不见出路,仍要努力向前,完成神在你身上的计划。

(3)喜欢夸自己的软弱。不需遮掩人生的刺或软弱,不需以强人形像展现在世人面前,只要宣告:主满足我一切,我永不软弱。属灵最大的致命伤在于自满自足,而人生的刺使我们更多倚靠主,能分享自己的软弱,经历群体的扶持,学习彼此温柔对待别人的局限和生命的刺。人生许多难处或悲剧也许没有答案,只有不断成长,拥抱怀刺的人生,以无能者的大能,彰显基督的完全。

但愿我们都能耕耘心灵花园,回顾与前瞻神在自己生命历程的塑造,认识自我、医治创伤,拥抱怀刺的人生,努力向前、至死忠心!□

作者毕业于台湾大学商学系,在美国取得会计系硕士学位并专业会计师执照,现居洛杉矶。


Prev. Next